产品中心

红不过三月淄博“凉”透了? 中国·城

时间:2024-03-03 20:28:47 文章来源:乐鱼体育全站app官网入口 点击: 469

  “淄博烧烤好吃吗?”这几乎是每个知道我来淄博的朋友,都要问上一次的问题。

  对比这些年我见过的路边烧烤,淄博烧烤确实颇具特色。小饼、明火炭炉加蘸料,这是淄博烧烤的灵魂三件套。烤得皮酥冒油的肉串抹上蘸料,裹进烙香的小饼里,还得卷上几根当地产的小葱——一些美食爱好者认为,这种“甜而不辣”的香葱才是淄博烧烤的点睛之笔。

  淄博烧烤蹿红后,吃法上也有了学问。在一位淄博文旅部门官员拍摄的科普视频里,她将巴掌大的小饼对折成扇形,先在折线部位蘸上蒜蓉辣酱、芝麻盐和辣椒,重新摊开后,饼中间便有了均匀的调料,再裹入小葱和肉串,这种吃法被称为“一线天”,是不少外地游客“打卡”探店时心照不宣的社交仪式。

  吃烧烤也算是淄博人的生活日常,拉上亲友,一周安排两到三顿烧烤稀松平常。一位在银行上班的大哥告诉我,自己在社区对面的小烧烤店,一年半已经“吃掉了”上万元。不过,这几位本地人吃烧烤的方法不一,并不讲究什么定式和规矩。

  毫无疑问的是,近两个月来,“爆火”出圈的淄博烧烤,慢慢的变成了了这座拥有四百七十余万人口的传统工业城市的新名片。不错的口味、另类的吃法和实惠的价格,或许是淄博烧烤的稳定优点,但在我看来,坐着马扎、露天撸串喝酒,与好友或者是陌生人挤在一块谈天说地的氛围,可能才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关键。

  “来一趟就是得看看热闹!”一位本地的网约车女司机告诉我,自己之前送没在市区订到酒店的游客去郊县住宿,到了县城,客人看到她推荐的烧烤店顾客少,立马要求换店。对方还特意强调,一定要去能“坐马扎”吃烧烤的店。

  客流量暴增,让一些原本就生意火爆的烧烤店就餐更加艰难。搬迁过六次店址的牧羊村烧烤店,2020年因为歌手薛之谦的推荐,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尽管在本地人的评价里,关于它的味道褒贬不一,但在互联网世界里广为流传、展现淄博烟火气的视频中,牧羊村的客人碰杯、高歌的镜头总是不可或缺。

  五一小长 假过后,牧羊村烧烤总店所在的浅 海烧烤城每天下午依旧早早客满。

  牧羊村也是许多外地游客来淄博后的第一站。我在这里蹲守了两天,发现尽管“五一小长假”已逝去,但牧羊村的客流依旧旺盛。如果你想夜晚最热闹时,在这里吃上一顿烧烤,清晨五六点就来排队才更稳妥,这样你能在上午10点拿到号牌,从下午4点再开始排队点餐,但千万别忘了安排一位同伴先去占住一张吃饭的小桌,尤其是抢手的店外露天桌位,不然你会遇上无法上菜的窘境。

  “想想办法”也许是牧羊村烧烤店老板这些天里听到的重复频率最高的话。多得是慕名远道而来、却排不上号的游客。一个月前,老板的妻子就因客流量过大“连轴转”,累进了医院;现在,他在店里帮忙结账的儿子也不敢轻易接通同学打来的电话,怕都是来托关系为朋友抢座儿的。中午100桌,晚上160桌,已经是牧羊村能接待的最大客流。

  人气“爆棚”的烧烤店往往会形成新的商业生态,比如兜售鲜花和水果的商贩。让牧羊村老板头疼的是游走的卖唱团队,有时客人会向他投诉,听歌花的钱比吃烧烤还多。烧烤店位于居民区附近,市场管理者严禁带音响入内,但卖唱团队不需要设备,四五个人在小桌旁一溜排开,卖力挥动手中的沙锤,配合着嘶吼式的清唱,带动客人一道拍手吆喝,就成了一场足够热闹的表演。一百元点一首歌,我问一桌刚听完歌的客人是否觉得价格偏贵,对方却答:“就是图个气氛,给你100块钱你能唱不?”

  这样的热闹,即便是吃不上烧烤的游客,也能找到参与方式。市场的管理者在烧烤城入口制作了“最佳观摩路线”的提示牌,游客能在平台上找到向下俯拍的机位,用镜头记录独属于淄博的人间烟火,在将这一些内容发布到社交网站后,他们或许还能收获一场新的热闹讨论。

  天眼查截至4月27日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淄博4月新增烧烤相关企业三百七十余家,仅4月20日一天就新增注册三十余家,目前淄博市拥有烧烤相关企业超三千家。

  还有人正在跑步入场,在淄博张店区和周村区走访时,我看到好几家烧烤店正在紧急装修准备开业。一位淄博本地的B站“up主”近期更新视频时表示,自己之前学车的驾校现在也已经摇身一变,挂上了烧烤美食城的新招牌。

  上世纪70年代末,淄博市政府将八个部门 ( 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文化局和机械工业局) 集中在一处办公,被当地人俗称为“八大局”。 随时代发展,早年的“八大局”已不在原址, 但伴随这张历史名片而生的八大局便民市场依旧遗留了下来,是附近居民生活购物的常规去处。

  今年五一假期,据百度地图发布的景区排队榜单显示,淄博张店区的八大局便民市场成功击败了故宫、长城等一众知名景区。

  我第一次来八大局时已是深夜,晚上11点,街面上仅有零星几家店铺还没拉上卷闸门。一个整理铺面的鸭头店店员告诉我,自家的店铺在4月中旬开业,刚好赶上五一人流。夜色下的街道冷清,人烟寥寥,我初时担心这座城市的人气在小长假后会转瞬即逝,这类新开张的店铺将沦为流量高位的接盘侠,但白天的再次到访,很快冲散了我的顾虑。

  尽管八大局市场入口处的电子屏已不再显示进入人次,但在这个工作日的上午,你能轻易感受到这里火热的人气。几辆旅游大巴停在门口,还有从临近城市赶来的“夕阳红”旅行团,仅两个车道宽的街面上挤满了来往的游客,手里都提着刚买的当地小吃,还有不少人捧着有“淄博”贴纸的大可乐和竹筒奶茶。

  白日里,这条街上满是被流量冲刷过的痕迹。临街的不少档口门头都拉上了红底黄字的条幅,原本卖馒头、卖牛羊肉的店铺几乎都改行卖起了热门的炒锅饼、紫米饼和牛奶棒。一家挂有“菠萝王子”条幅的水果店吸引了我,因为站在路边招徕顾客的店员将头发染成了菠萝造型,但当我走近,才发现被条幅遮住一半的旧招牌显示,这原是一间家电维修的铺面。

  八大局便民市场并非从来如此,至少在两个月前,这里还是周边市民日常光顾的菜市场,但现在,一家牛奶铺的店员告诉我:市场里买不到一颗菜。“网红”成了这一个市场最醒目的新标签,在南门卖手抓饼、鸡蛋饼的面食铺子把“原创网红店”的横幅挂在了门头,想要买到她家的招牌紫米饼,还必须往前多走10米、进到院子里排队取号,再回到店前买饼。

  街面上最多的网红小食是“炒锅饼”,算得上是“一步一摊”,游客们常常一买就是一大摞。但部分淄博本地人对它并不熟悉,一位当地的士司机告诉我,自己这二十多年来都没吃过这个。当然,他也抵不过“网红食物”带来的诱惑,看到游客大排长龙,他决定要“买一些尝尝”。

  八大局走红后,带火的“网红”不单单是特色食品。开在市场主干道上的衢州鸭头店里的“鸭头小哥”伊扬,因为长相帅气、拥有健美的肌肉线条,与其应对顾客时的“社恐”表现形成反差,一举成为八大局的“新晋顶流”,引来不少游客在店铺前聚集、拍照。

  但这种追捧并未助长店铺的销量。5月3日,伊扬在自己的直播中落泪,因为在客流量一天18万的八大局市场,他的店铺单日营业额从原本的一万多元跌至六千元。

  我第一次去八大局时,伊扬的店铺已经暂停营业。两天后,5月10日,他在消失多日后首次露面。上午,他戴上帽子、口罩,穿着短袖在摊位忙碌,一边卖货一边抖音直播。有时,他会回过身悄悄对手机镜头说:“她们问我是否(鸭头小哥),我不说话。”距离账号开始直播不过25天,伊扬已拥有了66万抖音粉丝。

  店铺中午短暂歇业后,下午2点半卷闸门再次拉开,鸭头小哥没了踪影。有人推测,他一定是躲在门后。见不到“鸭头小哥”的人并不愿散去,而是推搡着向前,涌动的人群里一个女声突然高喊:“快出来见老婆!”

  “没见过男的吗!怎么这么不害臊。”站在人潮前头、穿着桃红色防晒服的大姐语气严厉道。大姐是住在附近的本地人,原是想买点鸭头回去,但现在,被裹进人群的她颇有些愤愤不平:“这些人不买,就是来蹭流量的!”

  我也挤在人群里,身旁一部又一部手机被举起,镜头瞄准了鸭头小哥。一位中年女性将手机放上支架高举过头顶,我瞄了眼屏幕发现,她正在直播,而直播间里仅有一个观众。

  在八大局和牧羊村,与“流量”勾连的现实故事并不罕见,这一些地方也真实地上演过“流量奇迹”——一位原本只有一千多个粉丝的抖音博主,4月更新了一条顾客在牧羊村烧烤店“嗨唱”的视频,获得了百万点赞,一夜之间涨了几万粉丝。

  这座曾因传统工业制造闻名的三线城市,在各类镜头的“围追堵截”下,变得时髦又活泼。举着相机走在淄博街头,你甚至会得到某些特殊优待。一位大叔在我拍摄八大局市场招牌时,主动凑过来冲着镜头比了一个“耶”,并鼓动我:“拍一个,发抖音上去!”另一位戴着发箍的光头大哥邀请我给他拍了段视频,态度热忱又强硬地叮嘱我“要发抖音”,末了还加上了我的微信好友,要我一定把视频转给他。

  第二次造访八大局两天后,我第三次来到这里。衢州鸭头店外人潮依旧汹涌,但门口多了两名中年保安,正一左一右维持秩序、疏导游客。“不维持秩序行吗?人家的店还能做生意吗?”一名保安指了指旁边卖炒锅饼和蜂蜜槽子糕的店铺。

  5月10日上午10点,“鸭头小哥”伊扬还未露面,但店门前的游客已经分三列排起了长队。

  今年3月初,即将引爆流量的第一批大学生“旅游特种兵”到访淄博时,水晶街夜市上手作铺老板还觉得纳闷,为什么总有大学生来询问淄博的冰箱贴,“那时候哪有(卖这个的)啊”。但五一前夕,他已经拿到了一批请朋友设计、紧急打版制作的淄博小烤炉造型的冰箱贴。

  一位在小红书上开设账号的杂货铺老板,3月末还在犹豫自己是要做冰箱贴还是明信片,一个月后,她制作的“进淄赶烤”系列手绘冰箱贴和发卡已经挂上了货架。为了招徕游客,店里还新增了免费的“打卡”盖章业务。

  除开冰箱贴这种旅行爱好者青睐收集的文创产品外,包含这座城市走红元素的其他事物,在今天的淄博街头也是随处可见:带有城市故事的创意路牌,印着“淄博”“烧烤”等字样的文化衫、帆布包、发箍、折扇,还有各式各样烤串公仔,陶瓷耳钉……

  在海岱楼负一层的文创商店里最拥挤的柜台,我第一次见到淄博的琉璃产品。造型精巧的彩色公鸡、小鹿和金鱼,正吸引着游客拿起把玩。此外,还有“淄博烧烤”主题的琉璃摆件,半卷的小饼裹上小葱和肉串,颇有几分生动意趣。

  随着烧烤名声大噪,以琉璃、陶瓷为代表的部分淄博特色产业开始走入更多人的视野。不少淄博人发现,只出现在自己儿时记忆里、逐渐被年轻一代遗忘的琉璃制品,被慢慢的变多游客捧在手心上发上了抖音和小红书。

  距离市区50公里外的博山区陶瓷琉璃大观园,五一期间也要和八大局一样限流,游客需排队入场。这家开业多年的批发商业市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市面上甚至流传着“三十年存货被买空”的说法。

  开设在张店区的陶瓷琉璃博物馆对面展馆里的一家陶瓷店,在五一前紧急上架了2000套本地产的“淄博烧烤一人食”餐具。我还在店里购买了一套旅行茶具,茶杯的盖子做成了狐狸造型。“(这是)蒲松龄笔下的狐狸嘛!”店铺老板热情介绍道。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也是最近才得知蒲松龄是淄博人。

  严格来说,本次最受游客关注淄博市府所在的张店区,旅游资源并不丰富。淄博旅游“打卡三件套”——八大局、牧羊村和海岱楼,前两处更类似是被网络流量加持而生的“人造景点”。不过,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的特色文创纪念品,从另一视角为我们揭露了些许这座百年工业城市的真实样貌。

  在本地人的回忆里,作为曾占据山东经济发展“C位”的“鲁C”(淄博车牌由鲁C开头),淄博拥有雄厚的工业底蕴,经济发展水平一度在省内领先。建筑陶瓷行业是其传统旧产能的代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化工、医药、纺织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

  在八大局四公里外、还维持着日常本色的和平便民市场里,我遇到了一位河南籍店主,闲聊时,他说起自己早年来淄博发展,看中的正是这座城市工业底子带来的消费能力,“这里好赚钱!”一位出租车司机,还同我讲起本地有名的公司齐鲁石化的逸闻,“最厉害的时候,两口子都在齐鲁石化上班,一年能赚30万元。(齐鲁石化职工的)姑娘都不外嫁。”

  但年长的本地人,也能准确记起淄博从高位下坠的时刻。2017年前后,“查环保,平了一万多家企业”,一位在齐盛湖公园散步的国企退休员工与我聊起过往,他用手指了指晴朗的天空:“以前,淄博就没有这种蓝天。”

  官方记录,自“十三五”以来,淄博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1.04万家,化工园区由28个减少到6个,化工企业从1135家减少到524家,建陶产能由8.27亿平方米压减到2.46亿平方米。

  企业关停、人才流失,喧嚣的老工业基地归于寂静,转型的阵痛也让本地人心有戚戚。但和短暂停留的游客不同,那段岁月的荣光依旧是很多淄博人的共同记忆。说起山东铝厂、新华制药这些淄博有名的公司,这位国企老员工的脸上难掩骄傲。

  从博山返回张店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得知我想看看淄博的工业区,还特意把车开到了“财富陶瓷城”,在那里,连片的陶瓷展销厅颇为壮观。“可别小看我们淄博的瓷砖。每年都有瓷砖展会,特别盛大!”

  “现在的淄博已经不是我认识的淄博了,外地车太多了。”说起最近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拥堵,跑了十年出租车的司机有些唏嘘,但他很快又感叹道:“不过,人来了就有机会。”

  两个月的时间里,淄博似乎已经彻底改头换面,成为了一座“成熟”的旅游城市:八大局便民市场门口有公交公司志愿者举牌引导游客搭乘文旅专线;海月龙宫烧烤城一进门就能看到活泼热闹的霓虹灯牌,不少游客会停下拍照;陶瓷琉璃博物馆前的空地上,竖起了供游客打卡的KT板;位于海岱楼的钟书阁书店特意延长了开放时间。

  在热门话题频繁更迭的流量时代,一座三线工业城市能持续走红两个月,并接连引发新的话题讨论,实在是难能可贵。但或许只有来到淄博,你才能理解为什么游客们愿意将目光停留在这里。

  在张店区的热门景点陶瓷琉璃博物馆参观时,我被两名游客的惊叹声吸引,顺着她们手指的方向看去,自助饮料贩卖冰箱上贴着在售商品的价格:娃哈哈矿泉水1.5元,可乐、雪碧3元,果粒橙3元……或许是被其他知名景区上浮的高物价压迫已久,在淄博热闹的人潮中,平实的价格让人分外惊喜。人均几十元一顿的特色烧烤或博山菜、2元一个的火烧,哪怕是火到代购圈的炒锅饼,一大盒的价格也不会超过10元。

  热门景区酒店翻倍涨价的问题,在淄博你也不需过分忧心。我入住的全国连锁酒店,房价比起其在同类城市虽有所上涨,但并不算离谱。早在4月下旬,淄博市就发布了宾馆酒店限价通知,以3月1日至3月31日的平均实际成交价格为基准线%的,按哄抬价格行为查处。

  在旅游旺季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在面对忽然涌入的巨大流量时,高超的应对技巧和极强的行动力。不止于限价,淄博市政府在城市走红后,还快速增开了烧烤专列和公交专线家单位的厕所和停车场、网红景点提供免费寄存行李、文旅局局长在车站迎接旅客……

  但笼罩淄博街头的“好客山东”温暖氛围,并非只源自政府机关的努力。在我的视角看来,接棒政府的市民力量,同样是助力淄博形象起飞的关键所在。

  在本地人心里,“为淄博的荣誉而战”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身在淄博,你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全民参与的待客热情:商业中心会为订不上酒店的外地游客免费提供临时夜宿;本地车会让外地车先行,车主还会免费接送游客;本地人在烧烤店会给游客让座;在路边小店购买一包湿巾会获赠印有“淄博烧烤”的一次性围裙;一辆废品回收的三轮车还在车头贴上了“足斤足两,淄博信仰”的条幅。

  在一家没能排上队的热门烧烤店,我和朋友实在眼馋炉子上喷香冒油的烤串,试探性询问一对本地情侣,能不能转卖给我们两串尝尝味道,对方豪爽地递来一把:“随便吃,没关系!”

  我们还在八大局附近的大排档遇上一群吃宵夜的淄博年轻人,他们热情招呼我和同伴坐下,担心我们订不到酒店,还为我们介绍干净、便宜的民宿,又叽叽喳喳推荐起淄博年轻人常去的咖啡馆和酒吧。一位戴眼镜的男生告诉我,这类好客行为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日常:“我们470万淄博人现在都是服务员。”

  我的本地朋友则告诉我,五一小长假期间,就连放假的中小学生都会穿上黄色的志愿者背心,去各热门地段充当志愿者,为外地游客提供引导服务。

  和淄博当地的旅游热潮一样,关于这座城市的网络讨论同样红火。但随着五一人潮的散去,关于“淄博还能火多久”的争论,也被摆上台面。人们开始质疑,这种超负荷运作的全民接待模式,是否能长期持续;一场狂欢式的走红,是否能承托起这座城市亟待转型的时代命运?

  作为一个匆匆过客,我无法为这样一些问题提供答案,但淄博上下其心、全民联动的故事,或许为那些正在努力穿越历史周期的中国小城提供了一个样本。在激烈的网络争论中,一位淄博基层干部的回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历史不会给淄博第二次机会。”他在知乎上如是写道。

  我离开前,拜访了淄博海月龙宫烧烤城——这座位于张店、周村交界的海月龙宫物流港,可以容纳万人的烧烤城,为了迎接五一到来的游客,在20天内拔地而起,里面设有主会场和副会场,还建有为音乐节演出服务的大型舞台。这里将是今后一年一度“淄博烧烤节”的举办地,此前就因网友调侃其拥有全球第一的“烧烤指挥部”而走红。

  我抵达烧烤城时,已近傍晚,一些店家的烧烤台早已坐得半满,每家店铺外都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巡逻。随着夜色渐浓,慢慢的变多的游客经过安检进入烧烤城,商家们忙活着穿肉串、上碳,宽敞的空间逐渐被鼎沸的人声和浓郁的食物香气填满。与这场人间烟火一墙之隔的,是一大片青翠的麦田,绿茸茸的麦穗挤在一起,晚风吹起,便摇摆成了生动的绿浪,在暮色中,如涟漪般向着远处弥漫散去。

首页
电话
联系